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向来以招生人数有限、报考人数众多且录取分数较高而闻名,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为助力广大考研学子更好地了解该专业情况,本文将进行全面剖析,供大家参考。
院系实力剖析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目前,研究院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院在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积极与国际接轨、与行业对接。不仅如此,还邀请新媒体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优秀从业人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前沿且实用的知识与经验。
专业详情介绍
新闻与传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在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能力与素质。具体而言,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其遵守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道德与法规,能够胜任网站建设,信息采集、编辑和传播等工作。
师资团队风采
谢新洲教授
谢新洲教授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与履历。他于1987年7月和1990年7月,分别在武汉大学情报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2000年9月,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其工作经历丰富,从1990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务,2001年11月至2014年2月,担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2014年2月至今,担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同时,他还是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以及博士生导师。谢新洲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媒介经营管理、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战略等方面。
杨伯溆教授
杨伯溆教授的学术之路同样精彩。他1976 - 1980年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无线电系,1987 - 1989年在加拿大温莎大学传播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1 - 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工作期间,他曾在密歇根大学媒介中心、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工程与开发部担任访问学者,还在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担任副研究员。回国后,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2014年2月至今,担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博士生导师。杨伯溆教授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全球化、全球本土化与传播,新媒体与中国社会,创意产业与新媒介,新媒介与公共舆论等方面。
刘德寰教授
刘德寰教授的教育背景扎实。他1985 - 1989年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毕业,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89 - 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研究生,获社会学硕士学位;1999 - 2001年完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职博士学业。工作方面,1992 - 2001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担任讲师,2002 - 2007年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副教授,2007 - 2014年晋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14年2月至今,担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此外,他还是全国市场研究协会会长、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博士生导师。刘德寰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市场与媒介分析、传播学研究方法、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研究、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市场调查等。
就业前景展望
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广泛。他们可以在各类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图片社以及广告、公关、出版发行等部门,从事新闻文字、声像、图片的采写、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也有机会在国家机关、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投身于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盛世清北在清北硕博辅导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希望能为有志于报考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子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大家实现考研梦想。
以上是关于【26考研|北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资料备考攻略-新媒体研究院】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准备考研清北的同学们节约时间,提高上岸的成功率!
需要说的是,考清北竞争大,压力大,没方法,难以坚持。盛世清北-清北考研集训营,为清北考研学子量身打造,有清北先行营、清北强基营、清北暑期突破营、清北实战营、清北冲刺营,更有清北清北半年营和清北全年营可选择,清北学长领学,班主任全程督学,补盲区强技巧,专项技能拔高,学员遍布清华北大各主干院系,专攻清北。
更多清北考研备考资料及清北考研集训营相关问题,咨询盛世清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