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63分)
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2、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国债的依存度和偿债率
4、代位追债原则
5、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
6、经济金融化
7、李嘉图等价定理
8、生产者剩余
9、创业板市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2、简述财政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异同
3、简述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和核心思想
4、简述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27分)
运用通货膨胀理论,论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
(1)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我国政府需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并且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2)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
(4)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 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使价格保持平稳。
(5)改变财政支出结构
目前需要政府改变为了政绩大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应该加大惠农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农业方面的财政补贴。可以作出以下调整:
①大力削减对城市居民的有关福利性补贴。
②治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范围。
③大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6)调整出口结构
在目前通货膨胀的形势下,我们保持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按照“有支持、有抑制、有退出”的原则,进行出口结构的调整。
2、加强对重要商品和主要市场的出口数量、金额、价格监测。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机制,引导出口企业合理调节出口增长节奏,避免在某一市场集中过快增长。
(7)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在全球就有很强的传染性。虽然在目前 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最重要的是做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下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避免金融监管真空以及重叠区域,从而避免由于金融的不稳定性推动货币进而经济尤其是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总之,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备考清华,需要很多的资料,需要坚定的信念,更需要完善的复习策略,把书本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最后通过目录,就能把所有知识脉络延展,相互关联起来,检查是否有知识盲区,这中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力和毅力,一路有盛世清北陪伴你,你的备考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