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由盛世清北为考生整理的关于备考北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复考研习经验,其备考方法可供参考。
备考心得:
当下定决心考研以后便只顾风雨兼程,而收集资料是确定院校和专业非常关键性的一步。复习中,可以将操作系统和组成原理放在一起学习,因为他们的知识点都非常琐碎,而且也有部分交叉章节。需要不断加深记忆才能真正透彻地记住某个知识点,两门学科可以相互联想记忆来模拟计算机操作流程来加深记忆,这样的效果有时还不错,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还是要量力而行。
注意事项:
1、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安排好时间,宁早不晚。
2、拒绝盲目刷题,人能力的提升在于查漏补缺,而不是重复劳动。
3、基础学习,大纲学习和基本概念学习很重要。
4、每写一套真题后将做错的知识点记下来并复习相关章节,以及记录做真题后的收获。
备考攻略
计算机考研,得数学和专业课者得天下。因为英语和政治大家拉不开多少分,因此,数学和专业课成了重中之重。因此,有效备考建议分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前期(考试前一年10月——考试当年7月):考点梳理阶段
基础阶段是老生常谈,主要目的就是夯实基础,进行知识点地毯式梳理,计算机考研科目较多,第一轮必须要打牢基础,并且大致发现自己哪科较弱,以便后续阶段可以重点突破。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为全国统考科目,专业课一共四门,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这四门科目内容不同,难度也不同。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难度最大,计算机网络组成的难度最小,操作系统与数据结构最好拿分,考生可以根据它们的难易程度来分配复习时间。
在基础阶段首先重中之重就是要把课本大概弄明白,做到心里有数,所以一定要在基础阶段仔细的过一遍课本。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时点,是信心的重要积累期,如果有好的专业系统的体系,比如盛世清北的清北营的强基营,能全面的进行备考,强化信心。这一阶段就是学习并巩固所有可能考的题型和知识点,对题型要很习惯;应对所有题目都有一定的了解,这阶段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思维导图来总结题型和重难点,我是按内容分类,把所有做过的题涉及的知识点和一些比较偏门的应用都整理在里面,做思维导图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做完之后我对于各知识点和题型非常了解,而且后期我只需要拿出思维导图来复习,重难点和考点也一目了然,在最后的冲刺会体现出来。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最难的,要想学好它,需要考生精通二进制。不仅如此它还会有大量的运算。考生需要在这门课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又比如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内容非常清晰、有条理,考生们复习起来会非常方便,但是若想学好操作系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还需要进行理解学习,对于cpu调度算法,页面置换算法,页式段式段页式,磁盘调度算法,pv操作这些必考的”硬骨头”都得拿下。其他章节一个选择题,刷题即可。对于哪种类型的题目用哪种方法,大脑要有数,工作量虽然很大,很费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点稳扎稳打。除此之外,操作系统和组成原理我放在一起学习,期间需要把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好好看一下,因为他们的知识点都非常琐碎,而且也有部分交叉章节,需要不断加深记忆才能真正透彻地记住某个知识点,两门学科可以相互联想记忆来模拟计算机操作流程来加深记忆,而且分别占了35和45分,因此往往这两个学科可以决定408高分与否。所以大家在专业课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这两部分的学习。通读教材之后,对阅读教材过程中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在段落叙述中摘取出关键语句,并按重要性、相关性等标准适当调整后形成自己的笔记。毕竟笔记会帮助我们理清框架,同时也是对我们第一遍学习的检验,后期的学习用到笔记的时候也很多。
第二阶段:中期(8月-10月),强化巩固阶段
通过刷题加强知识点的应用、培养题感。我们所说的刷题并不意味着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未必会让我们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反而有可能使得身心俱疲。对于刷题的正确做法,即:我们应对做过的题目有着很好的总结,使得每一套题都变得有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准度与速度。在备考过程中对自己的复习进度有一个客观的认知真的很重要,需要定期都要自己按照考试的时间和流程模拟一下。但是刷题要有针对性,同一类型的题放在一起做,类似于专题这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强化,加强记忆,对一个题型的理解会在高密度的做题中得到提升。比如说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框架体系比较完善,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但要多总结其中的二级结论。建议第一轮数据结构后,开始计组的同时又开始数据结构的第二轮复习,后面依次这样,看完书之后,开始做课后题及真题,系统地做完一遍真题之后,正式地整理真题,将答案写出来,不会的去问,结合之前的笔记本,根据每个知识点易出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可能性的不同,按答题模式列出条理清楚的回答,记录补充在笔记本上。事实上,真题贯穿了整个期间,无论是看书还是做题的时候,都会有把考过的考点标记出来。
在强化阶段,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到盛世清北暑期线下突破营,都是考清华北大的同学一起,全科进行突破,利用好暑期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所做的真题,首先定位其题型,然后通过第一阶段的知识点梳理,可以在脑中飞快穷尽这一题型的知识点,然后迅速对应相应的解决方法。尤其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题,可以在其中迅速找到交叉之处,把握知识点与解题技巧。这个阶段要注意不要心急,质变也是量变引起的。
第三阶段:后期(11月-考前),冲刺模考阶段
冲刺就必须注重对于过去几个月学习的巩固,要经常性的复习错题,找到自己的弱点,加以针对。这个阶段,要进行多轮的实战模考,只有在考试中我们才能让自己发现问题,盛世清北清北营的百天营很好的利用好最后的一段实战和冲刺时间,提升考试技巧。以计算机网络为例,虽然不是很难,所有内容基本上都以问答的形式呈现,每个知识点的考察方式都一目了然。但它的知识点又多又杂,在冲刺模考阶段,除了全面复习回顾外,还要借助实战模考来检查自己的复习情况,查漏补缺,做到不因知识点遗忘而丢分。这一阶段的练习以模拟为主,按考试的时间做题,因为全真模拟的特点就是流程形式和考试当天几乎完全一致,让你在真正考试时不会有一种陌生的无措感,也能让考试时段内大脑习惯性地保持兴奋状态。而冲刺阶段的最高境界是,做题靠的是一种直觉,不需要复杂的分析,就大概知道该怎么做才最快最准,甚至可以多线作战,一个方法做,一个方法验,这都建立在前两个阶段都很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这个阶段重要的是理解记忆+背诵,融汇贯通,然后,查漏补缺,看将散落在各个题目中的知识点串连成片,最后,全面回顾易错点及难点。
以上是盛世清北建议的时间段安排,当然时间能安排的话,更早抢跑更好,才能更大胜算。考清北,只有晚了,没有早了一说。盛世清北的上岸学长中有从大一就开始准备的高分上岸的,也有几个月临时决定准备惊险上岸的,不能说谁对谁错,谁早谁晚。学长短期上岸后轻松回顾或多或少有幸存者偏差的幸运,不宜推而广之成为榜样,学校,基础,专业的差异,都可能无法复制或模仿。学长的经验教训反而更值得借鉴。个体化的碎片化的经验不如多样本的总结,更多把握,更小风险是需要更多更全准备要实现的。打游戏的时间用来学习不是更好吗?与其大一大二迷茫,毕业后二战三战孤独备考前途渺茫压力山大,不如大一大二抢跑,毕业直接上清北吐气扬眉。
最后总结
很多人还是害怕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却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毫无头绪备战之前,建议可以通过已经成功上岸考生们的经验有效避开那些考研中的“坑”。征服畏惧、建立自信,毕竟考研是场持久战,只有坚持下去,付出才能有收获。
盛世清北祝愿考研的同学们,都能圆自己一个名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