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清北专注清北硕博十余年,清北学长领学,班主任全程督学,全程全科覆盖,线上+线下教学,现开设有清北先行营,清北强基营,清北暑期突破营,清北实战营,清北冲刺营,清北半年营,清北全年营等,三轮三阶学习法,专项拔高。考清北,到盛世清北!
应届生成功考研至清华大学TBSI,分享初试、复试备考经验及心态调整方法。强调专注学习、合理规划和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建议提前准备材料、联系导师,展现深度思考能力。祝福师弟师妹们考研顺利。
一、基本信息
学长,24年应届生,是盛世清北专业课的学员,成功考研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专业(TBSI)。初试数学一100+,专业课130+,政治和英语一均70+。
我的本科课程成绩非常平庸,GPA 3.36/4.0,专业排名仅仅前50%,没有挂科;英语六级510分;主持过一项与人工智能弱相关的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并作为第三作者发表过一篇会议。
二、初试备考
因为我很早之前就确定了想考TBSI,所以没有纠结过专业课备考方向,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我一直到23年7月才开始准备考研,所以学习时间很紧张。
从7月到9月我基本上只学了数学,备考学习就是看网课和做题,并意外地发现我的计算能力已经大幅下滑了,总是在草稿中抄错/看错数字或符号。这使我在做题时不得不亲手全过程算一遍,复健计算能力,这个过程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
建议师弟师妹们在上课和做题时有所筛选,尽可能先掌握常考的最重要的章节,不然平时练习时间真的不够。而且我个人觉得学数学必须劳逸结合,比如多元微分,技巧性不强但计算量巨大,连续做几天题真的会头昏脑胀,一定要注意间歇休息,活动活动脑子。
9、10月除了继续学习数学,还过了一遍专业课,我当时不知道962会考伙伴系统之类的知识点,就只先按408的方式学了一遍数据结构,练习题也是基于408,感觉难度不大,掌握起来很快。后来听说962也偶尔会借鉴912的题,我就也去看了他们常用的教材,确实很难,算法分析对数学基础要求很高,算法设计则需要对数据结构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读懂。所幸去年没有考得这么难。
11、12月各个科目都要学,每周甚至每天的学习节奏都有不少差别,就不再线性叙事了,总结一下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建议(速成版):
①数学。建议快速过一遍网课,上了课不等于学会了,关键是要记住做题方法和二级结论;提高计算能力,如果平常做题不会随便算错的话,相同题型不用反复必须算出来,牢记思路,赶紧过掉网课巩固练习,不要在简单且命题角度与实际考试很不一致的题集上浪费时间;尽早进入模拟卷的练习,争取一天至少完整做一套,我是坚持到考前最后几天,各种押题卷出得也挺晚的;线代和概统只需要基础学一遍,强化不用再看,因为(速成版)时间不够,基础阶段给出的做题方法和二级结论就已经够用了。
②专业课。推荐报培训班,不是广告,962每年出题变化挺大的,不一定是难度多大,主要是考察的知识点冷门或者出题角度刁钻,自己学很容易漏掉。但是408数据结构那种大锅饭必须要拿下,这是基础;在基础上再去考虑962特有的章节或特殊题型(证明题&408不怎么要求的程序实现),其他细节培训班的老师会讲得更详细,我就不再多赘述。
③英语一。背单词是老生常谈了,我推荐墨墨背单词APP背红宝书,这个APP的优点是根据个人记忆习惯和记忆能力推送每日单词,对我来说非常好用(最终客观题只错了1阅读2完形),缺点是要氪金。
我为了争取10月中旬能把单词基本背完,初试设置每天背词240个,逐渐增加到350个,基本保证每天背单词1小时左右,并且我习惯于把单词的所有含义和特殊用法都背下来,以应对文章中的熟词生意反复出现。
不用着急做题。背单词进度达到5000/6700后我才开始做阅读题,所以很少被特定单词卡住而无法理解原文意思,题目的奇怪脑回路理解起来也会轻松一些。做英一阅读的两个易用的方法,一是只用语感理解文章中非常显而易见的部分,与题目相关的句段,优先根据语法和长难句分析的结论(而不是语感)来选答案;二是在面临二选一困境时,可以使用“如果A选项错了,B选项还是对的吗”的排除法来抉择,正确率非常高。
我最终阅读真题还差近几年的没有做完,完形和小三门各只写了两三篇熟悉一下题型,感觉影响不大;翻译和作文没有建议,因为翻译似乎没有特殊准备的必要,作文我没有背模板,分数很难看(大小作文合计14左右),但我周围人背了模板,分数反而更难看。
④政治。时间不够可以11月才开始,北京大旱区太晚开始有可能真的过不了国家线。建议只看书/看课理解一下马原部分,然后直接开始循环做1000题(找个小程序),注意记住每道题背后的知识点;肖八只需要做选择题;等着过一下肖四选择题,然后拼命背肖四大题即可,能背几套背几套。我去年考前还看过别人汇总的大题模板和时政新闻。方法看起来复杂,但总体花时间其实不算很多。
三、初试备考心态调整
简单概括一下考前心态调整方法:一是专注学习。先学了再说,空虚的时候精神才会被焦虑趁虚而入。二是安慰剂,喝“安神补脑液”。三是消除对考研的不确定性,指找人帮忙(比如报班)。
我在初试备考期间的心态比较波折,因为数学开始得太晚了,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最开始的三周是我学习最专注的一段时间之一,每天8:30前到教室开始学习,12点-14点午间休息,17:20-18:50吃晚饭,一直到23点熄灯回寝休息,其实时间依然不比其他考研人长,要点还是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
接着我本科老师找我帮她做个补充实验,也花了三周时间,导致我从这开始一直非常焦虑,因为每天都想早点做完,但是思路和实验细节要自己慢慢敲定和试验,而且我是晚上敲代码的夜猫子,外加北京连续半个多月的暴雨,不方便去教室学习,考研作息被打乱了。好在后来老师让组里腾出空的其他师姐接手,最后发的文章也带了我的名字。
经过时间规划调整,我后面一般去图书馆学习,但基本是上四休三。图书馆比教室关门更早,所以我22点回寝室的路上才开始背单词。还是那句话,我坐在教室或图书馆的时间比其他人要短不少,关键是学的时候要心无旁骛。
所以尽管大进程上我的进度是明显滞后的,但在图书馆学习一整天后,身体很疲劳,精神上却很有活力,来不及焦虑,是在“上四”之后的“休三”期才焦虑。
真正需要调整心态,避免“未战先降”,只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推免结果出来那段时间,大家都平稳上岸了,到处玩或实习,对我冲击还挺大的;二是11月中上旬,学院对毕设开题要求变严了很多,导致开题报告一改再改,学校各种事务多,压力大。
但解决方法正如前所述,专注学习。虽然我开始经常在寝室学习,效率相比在图书馆大打折扣,但精神毕竟被冲击后不如之前强大了,所以我原谅了自己,没有在学习地点上内耗。我也开始喝安神补脑液,不知道有没有实际作用,即使只是安慰剂,我确实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最关键的是,盛世清北的冲刺班像救命稻草一样,消除了962专业课的未知地带,心定了很多。
如同拨云见日,四门课备考都还算比较有条不紊地进入了12月,尤其是数学模拟卷做题水平稳定下来后,可以说,虽然我的备考过程因为时间仓促和懒惰而很不完美,但这考前最后20几天,我没有一分钟担忧过会考不上,和中间几个月觉得肯定考不上但硬着头皮继续学是完全不同的心境。
整个过程里,情绪波折多但单纯,我只需要专注于解决“我因自己不够努力而带来的内耗”。情绪价值主要是我和一个室友(本科和研究生均非同专业)互相提供,我家人是没怎么参和的,家里能提供充足的生活费支撑,我全程在学校学习,没有回家或旅游,也不用向家里诉苦,家里也不干涉我在学校的活动。
休息时我偶尔会打乒乓球放松,一半时候就在学校,另一半时候应师兄约去北大玩,这就是我那近半年去过的最远的地方。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们以外,我没有和任何人交流过考研的事情,因此我受到的所有外在影响都是积极的。
一、考试过程心态调整
这部分如果是北京考生其实要注意的点挺多的。因为北京考生要去清华六教考试,环境上:考场对面是土木楼可供休息;像我学校不远不近,就没租酒店,早上预定6:40的专车去的清华东门,提前预约车挺难的,要多尝试几次;初试那两天天气非常冷,很难长久看得进书,还得注意手机等电子产品掉电;清华可供校外人员的食堂又远又贵还难吃,是个debuff。
主观上,一是考完试谨慎对答案。我考完试本能地不乐观,因为政治大题写了不少车轱辘话,最后一题还没写完,英语大小作文爆炸,我也没有对答案的习惯,而我同学喜欢对答案,幸好他找的客观题答案我基本没错,反倒心情好了一些,但我真心不认为这样的好运气会经常发生。
二是初试两天谨慎喝提神饮料。我那两天喝了从来没喝过的浓咖啡饮料,导致整天心跳加快,我一度以为是“缺觉+精神高度紧绷”引起的身体反应,实际那两天人本来就会很亢奋,压根不用担心考试会犯困。
三是考试中轻松对待考题。我考英语时翻译题漏了一题没看见,后来不得不靠画箭头指明哪句是哪题,作文提笔忘词;考数学更是选填有题没做出来,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慌得大脑一片空白。归根结底是对考试整卷节奏不熟悉,临场应变能力不够,算是一个教训。四是考一场过一场。
我因为大小作文几乎整晚睡不着,不好说是不是对第二天的考试有影响,但数学的半崩盘所幸没对专业课有大影响。我所在考场就有几个考了数学就没来考专业课了,只能说千万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
另外必须反复强调考试时间:下午是2点开始考试!
二、复试备考
TBSI的复试面试极度强调英语口语能力,至少要能够实现基本的学术英语交流,要让老师能够大概理解你的意思,不需要讲得多么深入。
TBSI的复试是100+400,第一部分是综合材料提交,大致包括本科成绩单、个人简历和个人陈述几个部分,材料基本都要求中英文(无格式要求),如果能进入复试,尽可能要提前准备好,因为这不仅仅是上传系统给TBSI的老师打分,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这些材料提前联系老师。整个清深应该都是弱com,老师个体的评价权重非常高。这项工作要越早越好,因为很多老师并不会回复学生,需要早点联系其他老师。
总体来说,TBSI的老师非常看重在面试过程中展现深度思考的能力,因为面试是要带中英文简历和个人陈述的,自我介绍是固定流程,尽量让自己表达流畅,展示亮点,简历中的项目/本科成绩/本科成绩等不会直接影响面试分数。重点在提问(拷打)环节,例如对各个研究方向的认识、特定研究方向的项目经验、文献阅读情况和该研究方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会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这部分涉及的项目细节或领域的前景和基础知识非常复杂,任何问题或难或易都可能问到,并且要用英语表达出来,运气成分很大,回答不好其实很正常,回答好则是大加分项,因此只要不触碰简单问题(非专业问题)回答不好的红线,即使自我感觉不好也未必上不了岸,但这种常规问题一定要好好准备。
总的来说,考研就是要单纯一些,确定了报考院校以后,不用纠结时间是不是很紧张,也不用为今天没好好学习而疯狂内耗,重要的是想办法把自己调整到愿意学习的状态,然后专注地“学就完了”。
毕竟TBSI招生名额挺多的,只求一个上岸为先,咱们普通人并不是和各方面都强的神仙大佬比拼,而是和其他不够单纯不够专注的普通人比拼,即使是清华也一样。只要能学到研招要求的知识,一切方法都只是可供选择的手段而非教条。
三、祝福语
面对考研的征途,我愿以最诚挚的心为你们加油鼓劲。考研是一场关于勇气与坚持的考验,每一步都凝聚着你们的汗水与智慧。请记得,挑战虽大,但你们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
相信自己,相信努力的价值,勇敢地迈出每一步,向着梦想的彼岸迈进。愿你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收获满满,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加油,盛世清北的师弟师妹们,我期待着你们闪耀的光芒!
TBSI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