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0 访问量:1034 来源:管理员
一、提前做决定:是否要考研
相信很多同学在大三时都并不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出国?而这个选择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反之应当是了解了不同选择的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自身的优势劣势等,综合各类因素做出的决定。
就拿考研来说,首先是你是否愿意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要知道研究到最后是一个人的战场。其次,你是否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完成这漫长的备考过程,不得不说,每年有考研想法的人很多,但最后参加考试的人却远远不及当初。也就是说,你能坚持下去吗?还有,你是真心想考研吗?亦或是人云亦云……你只要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你才能拥有足够的动力去实践。
二、决定考研后:如何兼顾大三学业与考研
当然,在你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考研,那么,恭喜你,成功加入考研大军。既然明确了目标,那就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就可以大胆去搏一把,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坚持。同时,别忘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于学习这件事,越早越好!
而当大三的你决定考研时,难免会发现专业课学习与备考时间会冲突,那应当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呢?
专业课为主,辅助备考
对此,小编建议以专业课为主,辅助备考。除去少部分跨专业的同学,大部分同学还是考本专业的,这样专业课的内容和考研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似的,学好专业课是考试的基础。同时,一个好的专业课成绩在复试也会有不错的优势。所以小编还是建议大家以大三专业课为主,在有余力的条件下准备考研。
总结起来理由如下:
1、大三专业课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复试中重要的内容。
2、专业课挂课会造成连锁反应,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信心不足。
3、过早复习,考研战线太长很累。
4、完成大三专业课是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部分。
5、专业课成绩优秀可以为考研复试面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确定报考专业,选择报考院校
当你已经决定要考研,且做好了心理准备后,最重要的就是你想报考的专业,是本专业还是跨考?
1.选择专业
兴趣是第一影响因素。毕竟未来三年都要与这个专业打交道,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很难取得科研成果。同时考虑就业的情况,大家都需要生活,而市场经济的配置下,部分专业已经严重的供大于求,会导致部分专业就业难。
特别注意:如果是跨专业考研,一定要早作准备。因为你和他人相比,缺乏专业素养,而要弥补这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2.选择院校
除了专业非常重要,学校的实力、所在地也是重中之重。
院校的选择,可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未来工作的城市,有很多人直接留在了就读的城市就业,因为这样既熟悉当地环境,又有人脉资源;所以未来想在哪发展也需要提前考虑。
二是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既然要拼,那就别给自己留后路,无论结果如何,回想起来,也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我努力过,我不后悔。
三是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跳一跳,够得到。
四、合理制定考研计划
1.公共课
对于政治的复习,在刚上大三时不用过急,因为每年考试大纲变动都很大,而一般都是大三到大四的暑假开始复习,平时多关注时事热点即可。
对于英语的复习,考研英语的难度较大,而题量较多,临时复习一定收效甚微。于是平时打牢基础非常重要,包括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等。
对于数学的复习,最重要的就是巩固基础。全面整理一下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基本应用,同时配合一定量的练习。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结合真题发现不足之处,以便在日后的备考中有针对性的加以弥补。
2.专业课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真题和参考书,有条件的同学调查所报院校专业指定的参考书,并设法购到或借到这些书,最好把该校学生做的笔记借来做以参照。因为同学们所学的重点往往就是考研的重点。了解一个学校的出题风格,一定不能把真题丢下。
1、专业课资料收集
确定了考研专业后,可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所考专业的考试科目、备考书目和复习资料。此外,也可以找学长学姐寻求帮助,搜集一些最新最实用的复习资料。当然也可以提前多阅读想报考院校导师的相关文章,提前介入研究。
2、专业课复习
在搜集好专业课书目和备考资料后,全面精读专业课指定教材,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框架结构。也可以根据指定教材书目,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夯实基础
当前位置: 首页> 清北学长说-北大学长说>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