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车辆与运载学院考研怎么样

时间:2020-10-08 访问量:970 来源:管理员

一、学院简介

1980 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正式成立,2019年,为应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带来的技术变革,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车辆与运载学院,同时撤销汽车工程系建制。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所,形成“一院四所”布局。“四所”分别为车辆动力工程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智能出行研究所和特种车辆与动力研究所。“四所”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内燃动力、交通能源、汽车设计、汽车动力学、汽车安全、产业战略、智能汽车、车路协同、智慧信号、智能出行、特种车辆、特种动力、新型装备等学科方向。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高水平汽车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截止到 2019年 3 月,共培养本科生4882名,硕士生1261名,博士生327名,留学生190 名 , 已出站及在站博士后349名。

二、专业介绍及科研

车辆与运载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汽车科技和工程以及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我院拥有“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一级学科下的2个二级学科,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毕业生按一级学科授予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此外,我院还培养“车辆工程”和“动力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生。

我院从1996年实行“4+X”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统筹培养模式,每年有60%左右的学生免试推荐攻读校内外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229人,其中硕士生159人(含12名外国留学生),博士生70人。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研究生在各项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是我院科研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

车辆与运载学院的科研工作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定位于汽车工业关键基础技术、汽车工程交叉学科基础理论、汽车领域宏观发展基本问题,致力于绿色化、智能化的生态汽车的研究与发展,立足国家发展趋势,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特色。

2016年至2020年9月,到款科研经费11.6亿;发表高水平 SCI 检索论文1160篇,授权发明专利46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及第一完成人3项;获得省部级和行业一等奖(含特等奖)共计1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

我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车辆动力工程研究

汽车工程研究

智能出行研究

特种车辆与动力研究

三、校园生活与就业前景

车辆与运载学院通过课外科技、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基于课堂、宿舍、校园、校友网络等共同建立的成长社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成长的土壤与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多样化成长的自主性、自信心与开放性。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跨年级、跨专业、交叉学科的交流学习,促进学生对大学社区的融入和对校园生活的体验。

 近十年来,车辆与运载学院学生6次夺得清华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挑战杯”,成为全校仅有2个获得“永久杯”荣誉的院院之一。5年中共获得“挑战杯”特等奖4项。

2014-2015年车辆学院就业重点率89.3%,本科生89%投身于专业内单位,硕士研究生重点率高达92.9%,毕业生京外就业比例73.2%,位居全校工科院院第一,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毕业生分布于机械制造、能源动力、信息技术、军工航天等国家发展支柱产业和重点科研院所、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

四、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2021年,清华车辆与运载学院考研招生专业和科目为:

机械工程

方向:01(全日制)车辆工程

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④833 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方向:01(全日制)动力机械及工程

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④825 工程热力学

机械专业学位

方向:01(全日制) 车辆工程领域

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④833 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

方向:01(全日制)动力工程领域

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④825 工程热力学

PS:车辆与运载学院各招生专业公共考试科目相同,4门专业课,考试科目为833 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和825 工程热力学。

、专业课参考书

833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俊峰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范钦珊等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鸿文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训方

825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朱明善

《工程热力学》 高教出版社 沈维道

PS:以上参考书仅供参考,详细的复习资料,在盛世清北-清华专业课辅导课程中会详细讲解。

五、分数线及复试

 复试考核

1)复试考核内容包括教育背景、科研经历、思想状况、外语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思维的敏锐性、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实践能力等方面。

2)因受疫情影响,统一取消现场形式的复试笔试,原定笔试将以远程网络笔试形式进行。 笔试为闭卷考试,不可携带任何相关资料,

六、复习技巧

盛世清北采用三轮三阶复习法,将清华考研初试备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考点梳理阶段,重在构建考点知识体系,对考点地毯式梳理;第二阶段专题真题突破阶段,重在以专题真题方式进行巩固强化训练,以专题形式突破加分,第三阶段冲刺模考,重在全真实战预测模考,通过吗,模考提高速度与准确度,提高分数。

七、备考经验

清华专业课的复习至关重要,因为清华专业课难度较大,考的深入且灵活。所以,备考清华,应该注重基础掌握扎实,且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在备考的过程中,首先,清楚考试明细,掌握真题,真题为本。通过真题,了解和熟知:考什么、怎么考、考了什么、没考什么;通过练习真题,了解:目前我的能力、复习过程中我的进步、我的考试目标。提醒一句:千万不要浪费大量时间做不相关的模拟题;千万不要把考研复习等同于做题目,搞题海战术。

其次,把握参考书,参考书为锚。弄懂、弄熟。考研复习如何才能成功?借用《卖油翁》里的一句话,那就是:手熟而已。明确考试之后,考研就基本上是一个熟悉吃透的过程。无论何时,参考书第一,不能轻视。所以,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把做题凌驾于看书之上。如何才叫熟悉?盛世清北建议考生要打破“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看了多少遍并不是检验熟悉与否的指标,合上书本,随时自我检测,能否心中有数、一问便知,这才是关键。

再次,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不是每一本参考书都很重要,都一样重要,所以,在了解真题的基础上,要了解每一本书占多少分,如何命题考试,在此基础上,每一本参考书的主次轻重、复习方略也就清楚了,复习才不会像开摊卖药,平均用力。一个月制定一份计划书,每天写一句话鼓励自己,一个月调整一次复习重点,这都是必要的。

最后,调整心态,快乐复习。考研复习是以什么样状态进行的,根源在于能否克服不良情绪。第一,你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吗?如果是,那么,就继续给自己这种暗示,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复习再紧张,也是愉悦的,因为你是为了兴趣而考研的;第二,规律的作息,不大时间战,消耗战,养精蓄锐。运动加休息,如果能每天都很规律,那么成功也就有了保障,负面情绪少了,效率也就高了。

目前,清华考研复习即将进入冲刺阶段,余下的复习时间里,盛世清北建议考生这样做:

1、会判断重点:

在多科目任务繁重的前提下,找到复习的关键环节,投入80%的精力在关键的20%上面,以联动整体的学习效果;

2、会系统整合:

对专业课而言,建议复习要覆盖到重要知识点、热点前沿、重点专题、基本框架、优质论文、真题论述等内容,我们不能只盯一点而不及其余,关键是要从全局出发,看到这些“散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分析,实现一通百通的学习效果;

3、优化答题能力:

在系统整合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分析能力决定了其整合效率,表达能力决定了其输出的专业水平,这就直接决定了试卷成绩,因此整体的复习过程要能打通输入和输出,也就是说,答题下笔的时候专业化,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八、总结

考研不仅是一场智力的比拼,更是一场耐力和毅力的考验。盛世清北提醒各位备考清华的考研人,重视专业课,做好复习计划,尽早复习。毕竟清华考研专业课大部分是自主命题,考的灵活且深入,专业课不过线=2020白干,所以为了考研一战进清华,努力加油吧!在清华考研的艰难道路上,盛世清北将作为你的坚实后盾,助你一臂之力。


当前位置: 首页> 清华考研-经验攻略> 内容

推荐课程
清北强基营 清北暑期突破营 清北实战冲刺营
清北半年营 清北全年营 清北英才计划
热门课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