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2 访问量:2361 来源:管理员
盛世清北,专注清华北大考研辅导近10年,盛世清北-清华考研辅导班开设清华975材料物理化学考研辅导系列课程。上清华北大,就上盛世清北!
覆盖院系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1对1课程简介
40/60/80/100/120/140/160/180/200节单阶或多阶1对1培训,
适合学员(条件之一):
1.基础薄弱/自律弱/效率低;2.需高效学习;3.需灵活、弹性时间;4.高分要求
1对多课程简介
本课程分为3轮3阶复习,主要内容如下(具体以实际课程安排为准):
3轮3阶复习(3月/4月-12月):
考点梳理阶段(第1轮)(3月/4月-7月)
以应试为目标,考点、重难点地毯式系统梳理+习题训练+阶段测试+批改+讲评,帮助学员建立知识体系,深入理解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打下扎实的专业课基础。本阶段课程为应试课程,起点高,有一定强度,讲练测评一体。要求考生要紧跟课程节奏,及时预习复习、作业及完成阶段测评达标。首次备考和二战专业课80分以下考生均适合参加。
专题真题阶段(第2轮)(8月-10月)
课程内容根据历年考试,采用多专题+真题密集练习形式开展第2轮复习,帮助学员在第1轮扎实基础上进行专题性巩固拔高,并进行真题适应性练习,掌握考试的重点,要点,强化自身复习薄弱项。含3轮真题实战模考+批改+讲评。本阶段课程为考点梳理阶段之上的第2轮复习,主要为应试拔高。要求参加本阶段课程前有较好的基础,建议参加过考点梳理阶段学习或往年专业课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
冲刺模考阶段(第3轮)(11月-12月)
本课程根据考试实战要求,采用全真模拟考试方式,让学员增强实战能力,强化考试技巧,查找知识盲区与弱项,改善考试的速度和正确率。本阶段课程为专题真题阶段之上的第3轮复习,含3轮预测模考,主要为实战模考及预测。
配套课程资料
《盛世清北-清华975材料物理化学考点梳理阶段讲义、习题集》
《盛世清北-清华975材料物理化学专题真题讲义、习题集》
《盛世清北-清华975材料物理化学模考试卷集》
参考书目
授课以讲义为主,指定参考书为辅,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建议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部分】用于补充学习(具体使用方法按照老师要求,其余未罗列的参考书在课堂上公布):
《材料科学基础》2011 年修订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刘俊吉等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傅献彩等
真题参考
1 热力学常见基本概念
1.1 系统、环境与边界
1.2 强度性质与广度性质
1.3 状态与平衡状态
1.4 过程与途径
1.5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 0 定律
1.6 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2 气体
2.1 理想气体
2.2 状态方程
2.3 实际气体
2.3.1 压缩因子
2.3.2 维里方程
2.3.3 范德华方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热量与功
3.2 热功等效与内能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4 功与体积功
3.4.1 体积功的计算
3.4.2 不可逆与可逆过程
3.5 热与热容
3.5.1 等容热效应
3.5.2 等压热效应与焓
3.5.3 热容及简单变温过程热的计算
3.6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体中的应用
3.6.1 内能和焓的计算通式
3.6.2 节流过程与 Joule-Thomson 系数
3.6.3 理想气体和范德华气体的内能与焓计算
3.6.4 等温、绝热、等容过程方程
3.6.5 热力学循环
3.7 第一定律对于化学反应的应用——热化学
3.7.1 化学反应进度
3.7.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7.3 反应热的计算
3.7.4 反应热的测量
3.7.5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3.7.6 非等温反应系统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4.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1.1 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4.1.2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过程的方向性
4.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4.2.2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描述方法
4.3 Carnot 循环和 Carnot 定理
4.3.1 Carnot 循环的效率
4.3.2 Carnot 定理及其推论
4.4 熵与混乱度
4.4.1 熵的导出
4.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Clausius 不等式
4.5 熵判据
4.5.1 熵增加原理
4.5.2 熵的物理意义
4.6 熵变的计算
4.6.1 简单物理过程的熵变
4.6.2 相变过程的熵变
4.6.3 混合过程的熵变
4.6.4 环境熵变
4.7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4.7.1 Nernst 热定理
4.7.2 热力学第三定律
4.7.3 规定熵的计算
4.7.4 化学反应的熵变
5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与热力学函数
5.1 内能与熵
5.2 勒让德变换与热力学函数
5.3 平衡与稳定判据
5.3.1 Helmholtz 函数及 Helmholtz 函数减少原理
5.3.2 Gibbs 函数及 Gibbs 函数减少原理
5.3.3 关于判据的总结
5.4 各个热力学函数间关系
5.4.1 Gibbs 公式
5.4.2 对应系数关系式
5.4.3 Maxwell 关系式
5.4.4 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5.5 ∆G 及∆A 的计算
5.5.1 简单物理变化过程的∆G 和∆A
5.5.2 相变过程的∆G 和∆A
5.5.3 混合过程的∆G
5.5.4 ∆G 随 T 的变化
6 溶液热力学
6.1 溶液的特点及组成表示法
6.1.1 溶液的特点
6.1.2 溶液组成的习惯表示方法
6.2 偏摩尔量
6.2.1 质点数目可变系统的状态描述
6.2.2 偏摩尔量
6.2.3 偏摩尔集合公式
6.2.4 Gibbs-Duhem 公式
6.2.5 偏摩尔量的测量
6.3 化学势
6.3.1 化学势的定义
6.3.2 敞开系统的基本关系式和化学势的其他形式
6.3.3 化学势决定传质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6.3.4 化学势与 T 和 p 的关系
6.4 气体的化学势
6.4.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6.4.2 化学势的统计推导方法
6.4.3 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6.4.4 气体的逸度和逸度系数
6.4.5 气体热力学函数的非理想性修正
6.5 Raoult 定律和理想溶液
6.5.1 Raoult 定律
6.5.2 理想溶液及其化学势
6.5.3 理想溶液的通性
6.6 Henry 定律和理想稀薄溶液
6.6.1 Henry 定律
6.6.2 理想稀薄溶液及其化学势
6.6.3 依数性
6.6.4 二元溶液中溶剂和溶质性质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