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清北]北京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研辅导班

时间:2020-06-20 访问量:842 来源:管理员

盛世清北,专注北大清华考研辅导近10年,盛世清北-北大考研辅导班开设北京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研辅导系列课程。上清华北大,就上盛世清北!

覆盖院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1对1课程简介

40/60/80/100/120/140/160/180/200节单阶或多阶1对1培训 ,

适合学员(条件之一):

1.基础薄弱/自律弱/效率低;2.需高效学习;3.需灵活、弹性时间;4.高分要求

1对多课程简介

本课程分为3轮3阶复习,主要内容如下(具体以实际课程安排为准):

3轮3阶复习(3月/4月-12月

考点梳理阶段(第1轮)(3月/4月-7月)

以应试为目标,考点、重难点地毯式系统梳理+习题训练+阶段测试+批改+讲评,帮助学员建立知识体系,深入理解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打下扎实的专业课基础。本阶段课程为应试课程,起点高,有一定强度,讲练测评一体。要求考生要紧跟课程节奏,及时预习复习、作业及完成阶段测评达标。首次备考和二战专业课80分以下考生均适合参加。

专题真题阶段(第2轮)(8月-10月):

课程内容根据历年考试,采用多专题+真题密集练习形式开展第2轮复习,帮助学员在第1轮扎实基础上进行专题性巩固拔高,并进行真题适应性练习,掌握考试的重点,要点,强化自身复习薄弱项。含3轮真题实战模考+批改+讲评。本阶段课程为考点梳理阶段之上的第2轮复习,主要为应试拔高。要求参加本阶段课程前有较好的基础,建议参加过考点梳理阶段学习或往年专业课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

冲刺模考阶段(第3轮)(11月-12月)

本课程根据考试实战要求,采用全真模拟考试方式,让学员增强实战能力,强化考试技巧,查找知识盲区与弱项,改善考试的速度和正确率。本阶段课程为专题真题阶段之上的第3轮复习,含3轮预测模考,主要为实战模考及预测。

参考书目

授课以讲义为主,指定参考书为辅,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建议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部分】用于补充学习(具体使用方法按照老师要求,其余未罗列的参考书在课堂上公布):

《税收经济学》《201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国际税收》

《税收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年杨志勇

2017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七版王炜瀚王健梁蓓

真题参考

一、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1)公共产品的概念

人们在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一定的社会共同体,这样就需要将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分割出来,专门用于满足维系整个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的用途,就是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

①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用,而不能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单独享用。

②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或劳务不会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由于公共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人共同使用,增加更多的使用人数并不影响公共产品对原使用者的效用。

③非竞争性。

由于公共产品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2.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1)公共产品需求

对于公共产品来说,由于它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所有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等数量的该种产品,不得拒绝,单独的消费者无法调整自己的需要量,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取舍。因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定价,也无法通过市场决定其需求量。

2)公共产品供给

“免费搭车”现象是指人们不付任何代价,而同样享受由他人出资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作为经济人都是理性的,因而只要有可能,“免费搭车”将会是绝大部分人的一种理性选择。这样.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免费搭车”心理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按照市场自愿交易的原则。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将会出现不足,远远低于最佳产出水平。

进一步讲,一个消费者的“免费搭车”行为对其他消费者是一种“榜样”的作用,当人们看到有人可以不付代价而同样享受公共产品时,争相仿效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由成千上万的人共同构成的大社会中,“免费搭车”者极易隐瞒自己的行为,所以,涉及的人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愿望就会越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量不足问题就会越严重。

3.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公共产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产品自身的特征及“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通过自愿缴费或市场交易的方式又无法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这样就需要一个超乎于社会各微观主体之上的机构采用强制性手段进行融资以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这就是政府的税收。事实上。政府正是一方面以税收征收的方式取得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征税取得的资金从全社会的角度重新安排。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

4.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

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

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外部效应又可分为外部正效应与外部负效应。前者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后者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损失的现象。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或说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使受损者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效应无法由市场机制来解决,只能由政府采用非市场的方式予以矫正。而税收就是矫正外部效应的重要工具。

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根据纳税人高低不同的收入水平分别征收数额不等的税收,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对高收入者多征税。缩小不同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缓解因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二、税收概念与本质

1.税收概念

对于税收的定义,应把握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只有征收税收才是其资金供给的最有效方式。

2)税收征收的主体只能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而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或个人是无权征税的。

3)政府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或说是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社会全体成员集体让渡或赋予政府的,凭借这种公共权力,政府可以征税。而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必然是对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管理义务。

4)税收的直接目的是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是政府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途径,或者说,税收的财政功能是其基本功能。

5)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复杂,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日显重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

2.“国家分配论”与“公共需要论”税收观的联系与区别

1)不同税收观的共识

①无论哪一种税收观,对于税收这种特定经济范畴外延的界定都是共同的,都将其界定为“社会再生产的分配范畴”。“国家分配论”直接强调税收是政府财政分配两大环节(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中收入环节的主要手段,并据此强调了税收关系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作用与地位。“公共需要论”的税收观则是从公共产品需求的特点出发,强调税收是满足公共产品需要而进行资源配置的手段。

②两种税收观都明确了税收征收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或者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强调政府在税收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国家分配论”从税收分配的集中性,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税收分配为实现国家职能等角度阐述国家在税收分配中的主导地位。“公共需要论”在对满足公共产品需要的途径进行分析时认为,在现代社会,只有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或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实现上述目的,且为保证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政府在税收的征收管理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

③两种税收观对税收三个形式特征也基本达成共识。

2)不同税收观的不同点

①对税收目的的强调各有侧重。“国家分配论”的税收观强调税收活动的目的是“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并从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的不同层面展开分析,指出税收是国家履行各项职能的资金来源。“公共需要论”以公共产品的供求为理论阐述的出发点。论证税收在公共需要满足中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在税收活动中,尽管国家(或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种主导地位是为其最终目的服务的。

②不同税收观决定了税收立法宗旨的不同。“国家分配论”把税收法律关系理解为国民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关系,而国家总是以优越的权力主体的身份出现,因此体现为典型的权力关系,并将税收立法宗旨确定为对国家财政收入的保护。“公共需要论”则体现了广泛的“契约精神”,突出税收立法中相关主体的平等地位以及涉税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的平等分配。

③“公共需要论”更强调了税收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等形式特征与税收本质上的返还性的联系,以及对纳税主体自觉遵从意识的要求,更能体现现代社会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更有利于税收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3.税收本质

1)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主要是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分割,以确定不同社会主体对社会产品的占有和支配份额。

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生产中被消耗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的补偿价值;V是对生产中消耗的活劳动的补偿价值,用以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消费需要,是必要产品价值,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M是剩余产品价值。税收的征收会使被征收的价值部分脱离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用于非生产性的公共产品需要。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税收一般以剩余产品价值作为分配对象。但是V和C的部分也可以成为税收征收的对象。

a.从税收参与V的分配看,由于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消费需要有较大的伸缩性,而且影响其伸缩的因素很多,对劳动者必要的补偿价值与剩余产品价值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数量界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社会成员的收入达到较高水平时,要求其将收入的一定份额作为税收缴纳给政府也是完全可行的。

b.从税收参与C的分配看,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当政府要求企业将固定资产折旧的一部分上缴财政时,虽然并没有直接称其为“税”,但其基本特征与税收并无二致。

复习经验建议

北京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试题重视基础及灵活运用,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掌握程度与考生高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盛世清北老师提醒考生一定要注重基础理论的沉淀、理解、总结归纳、形成学科知识体系,结合真题考点进行习题训练,加深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按自己的理解去学习很容易走弯路,导致失败。

盛世清北建议考生们这样来复习:

盛世清北-知识点目录法:(1)先按照课程中教员的讲义或资料目录,复习讲课过程中的考点,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课上指定的参考书,进行深入研读,扩充和补充,构建自己的考点重点体系和逻辑架构;(2)做到当拿到目录时,自行梳理出知识体系架构,做到了然于胸。所谓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就是如此。复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目录法来检验自己对整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当拿到目录能把所有知识点拿几张纸梳理出来,说明掌握可以了,如果有部分无法梳理出或模糊,则是这部分掌握还需加强。

盛世清北-考点体系法:与前面的目录法纵向类似之处,用课上专题真题阶段老师梳理的考点专题来复习,梳理考点体系,以考点为纲,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应试体系框架。同样,用几张纸,梳理出自己的交叉互相联系的考点体系,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如能对应建立错题本,类型题本更佳。检验方法与目录法类似。

盛世清北-应试问题法:模拟考试出题的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罗列出来,自己出题自己考,并且分布到日常实行。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目录上的可以用于自己出概念,简答题,考点体系上可以用来做大题。可以结合目录法,体系法来实施。

以上盛世清北3大复习方法是盛世清北吸纳针对报考清华北大等名校成功考生经验基础上总结的,报考其它学校考生也可借鉴学习。分别对应学习的考点梳理阶段,专题真题阶段,冲刺模考阶段,也可以交叉运用,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当然,如果配套结合盛世清北对应阶段的1对1或1对多体系化课程及讲义会更加系统化,效率更高,关键是有对照,更不会走弯路。

考生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上复习方法进行学习。同时也要规避以下主要3大误区:

1. 按照备考普通院校的规划,专业课较晚复习

专业课基本是清华北大自行命题,考试的深度、广度及灵活运用程度要求都较普通院校高,而且考点虽有复现在每年都在变化;专业课成绩无论对初试和复试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占比大,专业课复习的晚往往导致发现难处后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复习中遇到的困难容易消磨信心。因此,专业课早做正确准备是考上清华北大的最大关键点,没有之一。这是备考普通院校和清华北大的重大区别,要特别注意。

2. 重视强化做题阶段,但不够重视基础阶段复习

强化阶段更多是以习题训练来实现的,如果基础阶段复习的不扎实,会出现大量的知识漏洞和盲区,要反过来补基础,严重影响强化阶段的复习效果,影响复习进度和考生信心。此外,基础复习中内容实际分布较多隐含的考点。一般提到基础复习,有考生会认为基础自己看就可以,结果往往时间花了,但9,10月份还一知半解,一到做题发现要么不知从哪下手,要么答不全,要么速度上不来,要么整个知识点就没串起来。清华北大的考题并非绝对的难,而是要求是扎实掌握基础上的灵活运用,把真题反复做几乎背出来了不等于基础扎实,上考场可能还是不会。重视基础阶段扎实的复习,稳打稳扎是复习要特别注意的。

3. 希望像普通院校备考一样划重点复习

同上,清华北大考题虽有复现,考试的深度、广度及灵活运用程度要求都较普通院校高,因此,期望像普通院校备考一样划重点复习是无法有效应对清北考研的。往年不考的,今年可能考,往年考的,今年未必考或结合的考。要有重点,但是不能期望去划重点。投机的心态,找关系搞到题,透题那更是不要想,万变不离其宗,越是名校越是公平的,扎实全面复习才是考上应有的姿态。

4. 照搬学长的经验

学长用的书,规划全面使用,考上的学长自有其长处,但是要注意经验的适用,学长总有些不便或者自己未意识到的问题或不够体系化的情况,而且情况都在变化。要注意开放接纳但辩证的吸纳学长的经验。

盛世清北-清华北大学员成功定律

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

决心报考清华北大的学员,无不是本科阶段的佼佼者,或是志存高远的有志青年。这也意味着你即将面临的是一场极其激烈的竞争。在这里,考验的不是谁强,而是谁更强。因此,必须抱定排除万难的志向,下定一战而胜的决心。盛世清北在学员入学之初,第一件要学员做到的事情,就是坚定决心。只有怀着必胜之心,才有可能最终成功。

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专业课不仅影响初试的成绩,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复试的结果。因此,想要成功,需要准备的很充分,尤其是跨学科或跨学校的考生,更要早作准备。因为在竞争激烈的清华北大考研较量中,往往正是专业课的强弱,决定了最后的结果。考清华北大的复习准备大大不同于考普通院校的准备,在专业课上要早做正确准备,不生搬硬套网上经验,不走弯路。

百折不回,坚持到底

考研不同于高考,大学没有父母,老师那么强的督促。虽然在盛世清北,有教员学长的、班主任的督促,但是仍旧无法替代考生坚定的决心。考研更是一场心理仗:谁真正地坚持到最后,谁才能笑到最后。考研成功的人也只有一种,那就是下定决心决不动摇,百折不回坚持到底的人。具备这种超强毅力和定力,一是凭借考生的自制力;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心理暗示来强化信心;三是尽量远离干扰源;四是周期性的适当放松、甚至发泄,以维持心理平衡。五是尽量避免他人对信念的冲击,考清华北大对很多人是不敢想也不愿去奋斗的事情,包括学校的导员和考其它普通学校的周边同学。

健康的身心

考研是一个很强的脑力和体力消耗过程,在复习备考期间,人体免疫力通常会有所下降,容易生病,因此要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营养和每天坚持适量锻炼。与此同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心态调节,不要陷入到盲目的焦虑和迷茫中去。要时时用好的、积极的看法去暗示自己,让自己处在一个健康的心态中,跟着好的感觉走。在清华北大读研读博期间,科研压力比本科期间,和其它高校相比都是要大的,为了适应将来的学习、科研,良好,健康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

开放的心态

成功的考生往往是充满自信的,但同时又不陷于盲目的自负。因此他们往往有很开放的心态,愿意听进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考研者不能盲目套用以往成功的经验,一定要放开心胸,扎实的打好基础,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复习,抓住课前课中课后的答疑时间,虚心的向盛世清北的清北学长授课教员请教,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盛世清北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属为侵权!



当前位置: 首页> 清北课程-北大课程> 内容

推荐课程
清北强基营 清北暑期突破营 清北实战冲刺营
清北半年营 清北全年营 清北英才计划
热门课程
推荐阅读